栏目分类
热点资讯
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霸天主时时彩 > 新闻动态 > 丁盛抱怨杨勇搞华北山头,王平耐心开导,杨勇:你把问题搞错了
丁盛抱怨杨勇搞华北山头,王平耐心开导,杨勇:你把问题搞错了

发布日期:2025-04-15 05:32    点击次数:176

1952年那年的秋天,朝鲜半岛上的战争打得难解难分,中朝这边正在琢磨着怎么来个大反攻,好让停战谈判的时候咱们能更有底气。

这时候,志愿军第20兵团的各个部队都已经来到了前线集合,他们的头儿杨勇司令员,开始琢磨起一个详细的行动方案来。

将士们都跃跃欲试,就那个刚从南边调过来的54军军长丁盛,在会上脸色可不好看了。他小声抱怨,说杨勇偏心眼儿,老是向着华北那边的老部队,对新来的部队不怎么瞧得上。

丁盛这么做,他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?

丁盛这家伙,性格直率得很,是个不拐弯抹角的少将。一九四九年那会儿,衡宝战役打得火热,他带着队伍直接穿插到敌人后方,把白崇禧打了个措手不及,因此得了个“丁大胆”的绰号。新中国成立后,丁盛接到命令,调到了南昌去进修。

1952年10月份那会儿,他收到了上面的消息,说是44军和45军要合到一块儿,组成一个新的54军,而他呢,就被选为了这个新军的军长。

展开剩余88%

经过好几个月的准备,54军很快就进了朝鲜去打仗。那时候,抗美援朝战争快打完了,但谈判时美国那边一直不肯妥协。志愿军领导层一合计,决定在金城那边给敌人来个狠的,用实际的战果在谈判桌上占上风。

(三)这次反击任务交给了20兵团,他们手下有21军、54军、60军、67军和68军这五个部队。指挥官是经验丰富的杨勇司令员和王平政委,两人都是战场上的老将了。

会议上,杨勇琢磨出一个新点子,打算从东、中、西三个方向一块儿使劲儿。他打算让60军、67军和68军这三个在朝鲜战场上摸爬滚打了好久,对那边地形和敌人情况都门儿清的老牌部队来打头阵。至于21军和54军嘛,因为刚到朝鲜不久,就先安排在后面当预备队。

(四)杨勇在部署会议上讲道:“大家放手去打,粮食弹药绝对充足!”这话一说,大多数指战员心里都暖洋洋的。不过丁盛却没有显得很高兴。

他说话直截了当,在众多干部眼前就小声抱怨起来:“司令员偏袒华北那边的人,老是提拔老部下,根本不给咱们新部队表现的机会!”

这话一出,让周围的人都挺不自在。60军、67军、68军嘛,大家都知道,是华北那边的老部队了,这背景让人不由得多想。不过,杨勇和王平两位领导,当场倒是没说什么责怪的话。等会议一结束,政委王平就悄悄地把丁盛叫到自个儿住的地方,俩人坐下来好好聊了聊。

(五)王平笑着招呼丁盛坐下,先夸了夸他的那股子积极劲儿。然后他给丁盛分析起了战场上的情况:60军、67军、68军对前线那一块儿都很熟,让他们先去打硬仗,赢面儿更大,还能少牺牲点儿战士,少走点儿弯路。

21军和54军这才刚到朝鲜,要是急着让他们去打主攻,说不定会拖后腿。这不是说谁好谁坏,而是得有个合理的安排。他又说道:“杨勇司令员是从二野出来的,他能跟华北那边有啥特殊关系?说到老部队,你们四野的也不少啊,这儿不讲什么小圈子。”

(六)丁盛听完之后,脸上那股不服气的劲儿慢慢消退了。他坦白说,自己是心急了点,一门心思想干出点成绩来,所以话就说得冲了点。王平见状,满意地拍了拍丁盛的肩:“我懂你的想法,但咱们内部得拧成一股绳。”丁盛连忙低头认错,保证以后不再瞎说。事后,王平跟杨勇说了这事儿,觉得问题已经摆平了。

(七)杨勇一听这话,居然笑了,他对王平讲:“老王啊,你这是走错道儿了!”王平一头雾水,杨勇接着说:“丁盛那家伙说‘山头’不对是没错,但他心里真正憋屈的是没给他挑大梁的机会。他嫌活不够重,没仗可打,没法儿显摆自己!”王平一听,这才明白过来。

(八)两位领导商量了一下,决定临时改变计划,让54军在接下来的任务里挑大梁。反击一打响,54军真没让人失望,半个月里跟敌人干了好几百仗,干掉了好几千敌人,战功赫赫。

金城反击战给最后的停战铺好了路,也让54军好好秀了一把肌肉。要不是丁盛那会儿发了几句牢骚,54军可能就只能在一旁打酱油了。

(九)不过嘛,啥事儿都得有个分寸。丁盛在朝鲜战场上那会儿,发发牢骚倒是让他长了不少见识,也碰上了好机会。可到了和平年代,他那脾气就不太吃得开了。

到了1973年年底,中央做了个大决定,让八大军区的司令员都换个地方。丁盛呢,他之前在广州军区当头儿,这回被调到了南京军区去做司令员。要说在广州,那地界他闭着眼睛都能走,可一到南京,他发现这里跟广州那是两码事。

以前,南京军区一直是由许世友在领导,有了自己的一套做事方法和人际关系。丁盛刚到这儿,就想搞点新花样,定些新规矩,但手下的人却不怎么支持他。

(十一)头一桩事儿就是住的地方。按照规矩,不再当司令员的得把原来的房子腾给接班的人。

许世友离开前特地告诉手下的人,让他把住过的中山陵八号房间退给招待所,别给后面来的人留着了。

丁盛上任以后,发现没地方安顿,只能自己再去找房子住。这让他心里挺不痛快的,感觉像是故意给他个下马威。

(十二)丁盛到了军区后,干起工作来那叫一个难。他想做的改动老半天都没动静,手下的人还是照着以前的那一套来,对新来的司令员爱答不理的。

丁盛的怨气又上来了,他在军区的内部小会上直接开怼,说在南京那边使不上劲,“司令部硬得跟石头似的,谁搭理我呀?”

(十三)军区里头的一把手副司令肖永银,一听这话,立马就不乐意了:“你说这是块硬骨头?真有本事的话,你就去试试,看能不能啃得动!啃不动咱再聊!”

话说出口,场面瞬间冷了下来。丁盛被这突如其来的强硬反驳给噎住了,半天没憋出一句话。谁让他是新来的,啥情况都不摸门儿,人家那边老树盘根,根深蒂固,说话还一点不含糊。

这次之后,丁盛的工作变得异常棘手。虽然他身为司令员,但做起事来却处处受限。大家似乎都不乐意跟他一起改掉老一套的做法,一张简单的图纸得拖上好一阵子才能批下来,一个方案更是得磨蹭好几个星期,进度慢得像蜗牛。丁盛这人性格直率,但他在部队摸爬滚打这么多年,也明白硬碰硬不是办法,心里头只觉得憋屈得很。

这次抱怨非但没给丁盛带来更大的责任和机会,反而让他在南京军区的工作变得异常艰难,寸步难行。

在和平的日子里,大家不像战场上那样急着想立功、拼命冒险,更多的是想着怎么稳住大局、传承老规矩,要改革的话得特别小心才行。丁盛的态度很强硬,这让对方很不爽,直接就跟他对上了,两边的关系也因此变得更僵了。

所以,从丁盛的事儿咱们能看出来,发牢骚这事儿,环境不一样,结果可是天差地别。

在朝鲜战争那会儿,形势紧迫,战略任务一个接一个,领导们得想办法调动各部队的干劲。丁盛呢,他那会儿发了几句牢骚,其实也就是想表现下自己的斗志。结果,杨勇和王平顺顺水推舟,借着这个机会,让54军大展身手,立下了赫赫战功。

后来工作调动时,南京军区那边位置已经板上钉钉了,各方联系也都牢靠得很,他那些抱怨话只会让人对他更加堤防。

(十七)从衡宝战役一路打到金城反击战,丁盛靠着一股子勇气立下了不少战功,大家都叫他“丁大胆”。但到了改革指挥体系、适应新情况那会儿,他那说话不过脑子的毛病就不再是优点了,反而成了绊脚石。

在金城那边,杨勇和王平靠着耐心的讲解和巧妙的变动,帮丁盛实现了心愿,让54军有了大展身手的机会。

在南京和平稳定的日子里,许世友虽然调离了,但他的威望还在;肖永银他们坚持老规矩,不愿随便改变。这时候丁盛开始抱怨,结果不但没鼓舞起大家的士气,反而让自己成了孤家寡人。

最后呢,丁盛只能憋着一肚子火,继续在南京军区干下去,熬了好几年,才慢慢适应过来。

发布于:黑龙江省

上一篇:没有了

下一篇:没有了

霸天主时时彩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